颅内病变:“伽马刀”与“介入超选择”,哪个治疗效果好?
面部麻木,左眼球充血,听力也下降了,还时不时头晕……最终,60岁的阿秀(化名)被诊断为脑膜瘤,需要手术。但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呢——是流行的伽马刀治疗还是介入超选择?阿秀犯了难。最终,她找到肿瘤放射介入学著名专家、中华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会前副主委、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微创医疗副院长罗鹏飞·王健肿瘤介入科研团队,在接受了MDT会诊后,接受了介入手术,最终手术非常成功。专家表示,两种术式各有特点,最终需要根据病情决定。
12年前的颅内肿瘤恶化
今年60岁的阿秀,12年前诊断为“左侧海绵窦占位性病变(良性)”。
近两个月,她自觉左侧颜面部麻木加剧、左眼球充血、左耳听力下降,时有头晕等不适。阿秀说,患病后她已经做过3次伽马刀放射治疗,近期面部麻木较前明显,并且经常头晕,曾在外地医院复诊,医院拒绝再次进行伽马刀治疗,认为再做伽马刀手术风险太大,效果不理想。于是今年2月19日她从外地飞来广州求医,辗转几家医院都没有得到让她信服的治疗方案。彷徨无助的她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五科,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求诊于罗鹏飞•王健肿瘤介入科研团队。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五科主任医师王健教授接诊后立即和罗鹏飞教授会诊,会诊意见很快出来了:患者鞍旁左侧占位病变,主要位于中颅窝底,蝶鞍海绵窦旁,肿瘤压迫邻近颅神导致相应症状,认为脑膜瘤可能性大,建议进行左颈总A及左颈外A造影,如果肿瘤血供主要源于颈外,可以行粗明胶海绵栓塞和/或微钢圈栓塞;如果血供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系统,则不能栓塞,让病人做放射治疗。
王健教授正在给患者进行手术。
入院第三天,王健教授给阿秀施行了介入手术。手术过程中造影发现患者左侧咽升动脉为肿瘤主要供血血管,遂用明胶海绵颗粒予以彻底栓塞,栓塞后再次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闭塞,肿瘤区域染色消失。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
颈外动脉造影可见丰富肿瘤染色
咽升动脉造影,拟为主要供血血管,予以栓塞。
咽升动脉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血管完全消失。
脑膜瘤病程长,选择术式需谨慎
王健教授介绍,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患者跟男性患者的比例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
王健教授介绍,随着肿瘤长大出现压迫症状,传统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切除,但因其生长位置,约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需要配合放疗如伽马刀,但是容易复发。介入超选择技术通过阻断肿瘤血供,从源头上遏制肿瘤生长,达到内切除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无不良反应、可重复性强的特点,但王健教授提醒,介入手术难度大,需要精细入微的超选择技术,患者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文/张青梅、刘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