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患者:拿什么拯救“黄疸问题”?其实,这事儿不难……
66岁的吴女士近一个月来从最早出现乏力、食欲不好、右上腹隐痛、排尿发黄等症状,到被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并在他院行了ERCP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但术后总胆红素下降不理想,高居在130 umol/L。之后辗转了多家医院,却均被委婉“劝退”。吴女士一度心灰意冷,也不是没想过放弃。
百般无奈下,她通过网络搜索名医,同家属一起来到广药三院肿瘤五科求助,身上还带着鼻胆管……
肿瘤五科主任罗鹏飞教授查看了吴女士的各项检查报告,为明确诊断便收治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在仔细询问吴女士的情况后,罗教授组织科室专家快速形成会诊建议:1、经鼻胆管造影,逆向查找支架梗阻原因;2、了解肿瘤形态学构造,3、为退黄后,进行原位胆囊管肿瘤综合介入治疗。
术前CT
深知罗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听取会诊意见后,经过反复考虑,患者家属决定在我院进行下一步诊治。
此时的吴女士已身目黄染,胃口很差, 不思饮食,肝功能化验显示血红胆红素已升至153.6umol/L。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9月10日,罗鹏飞教授带领肿瘤五科团队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对胆道金属支架狭窄处进行高压冲管,冲管成功解决狭窄梗阻原因。术后第二天,患者总胆红素下降为60.74 umol/L。
黄疸大部分退去,食欲基本恢复正常,医生为患者拆下鼻胆管外置的管线,同时实施经皮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介入药物灌注术治疗胆道管癌,吴女士感慨良多。咨询了多家大医院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黄疸问题,在我院竟得到了快速解决,吴女士有感于现代医学日渐发达的医疗技术,感念广药三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并对我院肿瘤五科医护人员感谢连连。
肝动脉造影,显示胆囊区域的肿瘤血管及染色
支架通畅,鼻胆管已多天无引流液,为患者拨出鼻胆管
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肝细胞产生的胆汁经肝脏内胆管流出,并汇聚通过总胆管到达胆囊内储存。肝内胆管癌即是指肝脏内的胆管发生了癌变。
作为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癌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20%。
早期预防是避免病情贻误的有力手段,肝内胆管癌的发病主要与肝炎病毒、肝吸虫病感染及肝内胆管结石等因素有关。
45岁以上合并高危因素的人群是肝内胆管癌的发病主体,应当进行定期的B超检查和CT诊断。
胆管癌有哪些症状?
1.黄疸。患者可出现黄疸,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黄疸,伴瘙痒和体重减轻。少数无黄疸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有时伴发热、腹部包块。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
2.二便异常。大便灰白,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黄,如浓茶。
3.胆囊肿大。中段、下段胆管癌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肝门部胆管癌胆囊一般不肿大。
4.肝脏损害。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腹水,或双下肢水肿。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可造成门静脉高压;晚期患者可并发肝肾综合征。
5.胆道感染。出现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甚至出现休克。
6.胆道出血。如肿瘤破溃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贫血。
罗鹏飞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家履历:罗鹏飞教授作为我国介入医学奠基人之一,广东省介入医学泰斗,是中央保健局专家,我国著名放射介入学、肿瘤学资深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多次获国家级、省级等科研立项及成果。鉴于他在临床和学术上的突出贡献,2010年中华医学会 向其授予“杰出贡献奖”。
擅长领域:对各类肿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肝脏肿瘤、肺癌、肠肿瘤肝转移等实体肿瘤的介入治疗。
社会职务:肿瘤放射介入学著名专家,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肿瘤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专家贡献津贴享受者、中央保健办会诊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介入学组组长、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
荣誉成就:多次获国家级、省级等科研立项及成果,曾主编或副主编医学专著5本,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