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 | 体检指标正常却长期身体不适,医生诊断:心理疾病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压力与日俱增,我国患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孤僻厌学叛逆,成人抑郁、自残……
有数据表明,我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抑郁人群已达到95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抑郁症或徘徊在抑郁症边缘。
女子常感不适,体检指标却正常
医生:心理疾病已造成躯体化障碍
半年前,45岁的李女士经常出现胸闷、心慌、恶心等各种不适,先后辗转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就诊,进行过多次化验、心电图、胃镜等检查,也没发现任何病症。这时候,朋友建议她可以看看心理科,一开始李女士并不能接受,最后在朋友和家人的强烈建议和陪同下,来到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临床心理门诊就诊。主治医师为其进行了专业评估和心理测验,诊断她为躯体化障碍。
主治医师耐心与患者交流,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一个月后,李女士的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经过半年的系统治疗后,李女士的症状已消失,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 怎么应对
青少年时期:
青春期面临学业、恋爱交友、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需要迅速扩充知识并适应社会,独立处理逐渐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压力导致青少年情感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过大,且易受外界影响。
早年养成的个性和锻炼出来的能力,若不能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释放负面情绪和内心压力,便容易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封闭自己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社恐、焦虑症、强迫症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等。
应对方法: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多与他们沟通。给予青少年足够的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青年时期:
职业压力:来自工作和职业生涯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
家庭关系:婚姻、子女教育等家庭关系问题可能给人带来压力和挑战;
自我价值感:个人可能面临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思考和挑战。
应对方法:寻求平衡,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专业帮助。
更年期及以后:
步入更年期后,内分泌功能衰退,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下降、紧张焦虑、浑身说不出的难受。
当遇到突发事件刺激时,也容易出现偏执或抑郁的症状。
另外在此阶段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的精神疾病,比如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等。
应对方法:更年期朋友接受生理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多多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十条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建议
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适量运动: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心情变得更好。
关注睡眠:睡眠好,心情才会好。
防治抑郁与焦虑:早发现、早治疗,恢复得更快。
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不乱吃药。
了解儿童心理: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科学引导。
预防老年痴呆:多运动、多用脑、多社交,让大脑保持年轻。
关怀精神疾病患者:不要歧视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科学缓解压力:学会用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
积极求助:遇到精神心理问题,不要害怕寻求专业帮助。